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“家长学校”活动(六)
(六)和家长谈谈心
家长承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同责任。这个责任不单是抚育孩子长大成人,因为只成人不成才,也不能算是家庭教育的成功。
好榜样坏榜样孩子都会学
小孩子天真无邪,模仿能力强,判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极其薄弱,往往认为大人的言行是正确的,是可以学说学做的。因此,为人父母者在孩子面前要时刻保持榜样性,切忌随心所欲、信口开河。比如,夫妻双方的交谈要注意不带口头禅。孩子虽然没有进入语言氛围,但家长漏出的一句口头禅,也许会引起孩子模仿的兴趣。有的家长不以为然,反而觉得孩子学得“好玩”“聪明”。一些孩子还没上学就掌握了一些不文明语言,养成了一些不文明习惯,正是父母不正确潜移默化的作用。
比如有的家长领孩子进校园进行新生入学注册,因个人急办私事,不讲秩序,插队抢先;带孩子参观校园,孩子折摘花草不加制止,反而帮助选择;平常到校跟老师沟通,不但抽烟,而且乱扔烟蒂;带孩子进公厕方便之后不及时冲洗等。
教育无小事,事事皆育人。这里的教育自然包括家庭教育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父母的责任就是配合学校教育,自觉担当家庭教育的责任。家长需要更新一个观念,不能认为孩子交给了学校,是由老师教育的,不能一味强调老师的教育责任,弱化或推卸家庭教育的义务。
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有道理的,从母亲十月怀胎,再到孩子呱呱坠地学喊爸爸妈妈,学走路、学喝水吃饭、学常见事物的认知等,就是家庭教育的起始内容,就是对孩子进行言行启蒙与训练。6周岁入小学一年级后,孩子应当有“小大人”的样子了。再从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看,小学生在校时间一般不超过6小时,加上双休日、节假日在家,接受老师教育的时间明显少于父母。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,就会抵消学校教育的积极影响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父母榜样的力量要持续发力、有效发力。
榜样的力量是最有说服力的,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。
好习惯坏习惯影响都挺大
小学生从小要养成的习惯很多,父母与老师要共同培养与校正。如,按时就寝起床的习惯、读书写字的习惯、走路靠右行的习惯、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、参加家务劳动的习惯等。
遵守作息时间。作息要有规律,不会休息就不会学习。农村学校小学生普遍存在睡眠不足、过早到校的问题。过早到校至少有两点危害:一是存在安全隐患。小学生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弱,无论滞留在校门口,还是进入校园内,缺乏看护,安全隐患巨大。二是影响学习精力的投入。上课前打打闹闹已耗费精力,上课自然打不起精神,何谈进入学习状态。
小学生要从小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。有父母说,孩子太小,舍不得让他们自己做事,却不知,劳动素养也是人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。目前,由于家长给孩子的全部任务就是完成学业,孩子几乎过着衣来伸手、饭来张口的生活。其实,劳动可以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,增强其在家庭中的责任感,为今后的生活打下基础。适当的劳动还会由于科学的动静交替而促进学习,提高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。
按时且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学习任务。家庭作业是老师为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、形成能力所布置的适量练习,有书面的、有实践的、有口头的,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家庭作业完成情况。家庭作业应当在家庭中完成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但从实际完成情况看,一种是孩子家庭作业一字未动,这类学生本身学习不自觉,家长又缺乏必要的督促与配合,有的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,听之任之;一种是家庭作业“缺斤少两”,老师布置甲乙丙丁,他完成甲乙丙,稍有难度的题目不去思考;还有一种是家庭作业表面看是完成了,但字迹龙飞凤舞,答题漏洞百出。所有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缺位造成的。
家长可以及时向老师询问当日家庭作业的内容,如发现孩子撒谎,要加以教育,并与老师保持联系,了解家庭作业的内容,经常验证,直至形成习惯。孩子完成家庭作业马虎了事的,家长要会同老师共同矫正其学习态度,必要时来点“美丽的惩罚”,逼其认真。
有兴趣没兴趣靠家长引导
幼儿园以游戏为主,进入一年级后,开始接受基础教育,进行知识、技能、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的训练。学校生活当然不及幼儿园那样轻松、有趣、快乐,毕竟学习是一项并不简单的脑力劳动。尽管老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但总有部分孩子入学一两个月后,新鲜感消失了,感到从学习中得到的乐趣少,品尝到的辛苦却较多,有的甚至不愿去学校了。
碰到这种情况,家长不能一味训斥、强拉硬送,而应冷静、细致地了解孩子究竟为什么厌学。了解孩子在校情况,是碰到了不愉快的事,有什么困难,还是与小伙伴产生矛盾,等等。主动与老师取得一致意见,及时帮助孩子解困。
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。孩子始终保持健康状态,就能有兴趣地投入学习。进入小学后,孩子从生理到心理出现暂时不适应是正常现象。家长特别要注意孩子的食欲、精神,不提倡给孩子零花钱购买零食。
教育孩子热爱集体、团结同学、遵守纪律。学校生活是集体生活,只有热爱集体,才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和同学的温暖,才能有兴趣地接受教育。
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。孩子不可能长时间地对某一事物进行有意注意,如果强制他们的大脑神经中枢长时间地处于兴奋状态,反而使神经中枢转入抑制状态。有的家长动不动就叫孩子做这个试卷练那个习题,剥夺了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。家长要顾及孩子的感受,尊重孩子的兴趣。
相关文章
-
没有相关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