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f
学校精神: 崇德 责任 敬业 创新 | 校训: 笃恭修德 见贤思齐 | 校风: 知行合一 至真至美 | 教风: 修身立德 晖光日新 | 学风: 尊师重道 乐学善思
您现在的位置: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>> 教师频道 教学故事>>正文内容

“也许这样更好”——准备我的《猫》

要准备公开课,我感觉真的很累,再加上学校的杂七杂八的工作,让人有时候就感觉想把自己分成几半儿,甚至在做梦的时候都是在讲课。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,看来自己是不间断地游离于课堂之中了,倒也精神充沛。
要讲的是四年级上册的《猫》一课,老舍的作品,文章很短,但如何切入来讲,却模糊得很,以至于知道开讲前一分钟我还为这个问题纠结。我开始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在网上找的,变动很少,脑筋基本没有开动,不过自己空讲练习的时候,我就明显感觉的出来,这个设计压根就不适合我。因为没有什么思路,再加上试讲在即,也就没有想那么多,先背下来大家听过提过再说。于是有了第一节,用的学生是杨前辈班的。可以想象并没有得到什么好评,没有什么新的设计理念,一节课齐整整地牵着学生到处遛弯儿,老师我开心激动得很,学生也不用自主什么的,轻松得很,但这可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课堂。我想象中的课堂应该是:老师有明显的教学意图,学生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教学的各个环节,不是我牵扯着学生,而是学生牵拉着我。
于是改动,但是设计课也是要有灵感的,可惜迟迟不来。于是,拼命翻本翻书,什么以前听过的课,什么记忆深刻的课,什么大家名师的课,都拿出来翻阅了一遍,突然看到虞大明执教的《祖父的园子》和王崧舟执教的同课异构的经典之作《与象共舞》,还有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执教的《珍珠鸟》,看了又看,想了又想,看了再想,想了再看……突然发现了,课堂应该有所指,就像王崧舟的两节课,一节阅读本位,一节写作本位。也就是说一节课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,就想虞大明老师的课堂,学生不知不觉中就能学习到好多的学习读书的良方,这才是一个重要的旨归。
结果自己就舍弃了网络上寻找到的横七竖八的资料,毅然决然自己放下心来设计。我参考了虞大明老师的开头,虽然比较的牵强,但毕竟是一次尝试。然后就是课堂的主要部分,我就让学生自主学习,而我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找出他们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地方,找到之后,我再伺机有重点,多方法的完成我的预设。结果感觉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起来远没有开始第一次那样的累,轻松点真好,不是孩子轻松,是我轻松。当然,我还是要设计一些幽默有趣的环节在课堂中的,要不死板的课堂我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。
试课的时候,我给杨前辈班上了两次,也姑且算是“同课异构”了,过瘾得很。其中在第二次新设计的试讲时有个地方我印象深刻。那是讲到课文最后一段时,我让一个孩子来读,不知道是我没有说清楚,还有孩子理解出现了偏差,他自己竟然把文章的第三人称变换成了第一人称“我”来读,本想纠正,当时脑子里突然地一震,不能纠正,也许这样更好。事实证明,“也许这样更好”是对的,孩子把文中的小猫说成了“我”,又是跌跤,又是撞头,其他孩子听得是哈哈大笑,不仅体现出了老舍家小猫的可爱,又使课堂顿时轻松活泼了。我承认,这是个意外,但真的“也许这样更好”。
最后我采用了这个“意外”,也就不意外了。
 


相关文章

    没有相关内容

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143号